近视的干预与控制可从光学矫正、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来着手。
1. 光学矫正:
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根据近视度数准确配镜,能帮助清晰视物。它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和硬性两种。软性隐形眼镜佩戴舒适,适应期短;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不仅能提高视力,还对控制近视进展有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青少年近视患者。此外,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晚上佩戴,白天无需戴镜就能获得清晰视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加深。
2. 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目前常用的控制近视药物。它通过放松眼睛的睫状肌,减少眼轴增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发展的目的。一般使用0.01%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每晚睡前滴用一次。不过,该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瞳孔散大、畏光、视近模糊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眼部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连续用眼30 - 40分钟,应休息10 - 15分钟,可以远望或闭目养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阳光照射有助于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减少看电视、玩游戏、使用手机等时间,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
近视干预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光学矫正、药物治疗及生活习惯调整多方面配合。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或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切勿自行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治疗方法”,以免延误病情。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真性近视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降低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