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发病机理可从外部病原体入侵、阴道微生态失衡、机体自身因素等方面来了解。
1. 外部病原体入侵:
多种病原体可通过不同途径入侵阴道引发炎症。如性传播是常见方式,像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可在性行为中从感染者传播给性伴侣,从而引发阴道炎。此外,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例如使用被污染的公共马桶、浴巾、游泳池水等,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可能借此进入阴道,引发感染。还有一些医源性因素,比如在进行妇科检查、手术等操作时,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将病原体带入阴道,诱发炎症。
2. 阴道微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然而,一些因素会打破这种平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使其他有害菌大量繁殖。频繁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自然防御屏障,扰乱阴道内正常的酸碱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此外,激素水平变化也有影响,例如在妊娠期、经期等特殊时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阴道微生态也会发生改变,增加阴道炎发病几率。
3. 机体自身因素: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阴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也会降低。例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等病原体生长繁殖。另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使得阴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还有一些女性由于先天性的阴道局部结构或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阴道自净能力减弱,增加阴道炎发病风险。
阴道炎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发病机理有助于女性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阴道炎。如果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味、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