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7 访问量:3081
艾申特乳清蛋白质粉通过补充外源性蛋白,促进机体合成自身蛋白,发挥其营养价值。对于胃蛋白酶原缺乏、胰蛋白酶原缺乏、双歧杆菌减少、小肠黏膜损伤等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性疾病,乳清蛋白可提供额外的氨基酸,辅助改善症状。对于遗传性乳糖不耐受,乳清蛋白可替代部分乳糖,减轻不适症状。
1.胃蛋白酶原缺乏
胃蛋白酶原是由胃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在与HCl和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当胃蛋白酶原缺乏时,会导致胃液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补充外源性胃蛋白酶可以改善胃蛋白酶原缺乏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2.胰蛋白酶原缺乏
胰蛋白酶原是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原,能被肠激酶激活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具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胰蛋白酶原缺乏导致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从而引起消化功能减弱。补充外源性胰蛋白酶可以弥补胰蛋白酶原缺乏引起的消化功能减退。
3.双歧杆菌减少
双歧杆菌属于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之一,能够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双歧杆菌减少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通过口服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来增加体内双歧杆菌数量,如乳酸菌素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4.小肠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是指小肠上皮细胞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后出现炎症反应或糜烂、溃疡等情况,此时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可通过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保护小肠黏膜,其含有的谷氨酰胺有助于修复受损的小肠黏膜屏障。
5.遗传性乳糖不耐受
遗传性乳糖不耐受是因为体内乳糖酶基因突变导致无法有效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使得乳糖未经消化即进入大肠而发酵产气,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遗传性乳糖不耐受者,可选用特殊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以降低乳糖含量,减轻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监测胃蛋白酶原水平和胰蛋白酶原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如高脂、辛辣食品。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