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24 访问量:3132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的心跳速度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严重时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需及时进行治疗,包括基础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颤与起搏器治疗等。
一、基础病因治疗
1.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注射,以起到中和酸性代谢产物的作用;高钾血症者应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碳酸氢钠溶液,同时加用胰岛素静脉滴注,以及呋塞米利尿,并注意补钾,以免发生低血钾;低血钾者应积极补充氯化钾,以改善症状。
2.营养支持:若因感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者,需要加强护理,给予合理的营养和能量支持,必要时可通过肠外营养予以缓解。
3.其他方法:若为洋地黄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心动过速,应及时停药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排泄,还可使用苯妥英钠、硫酸镁等对抗洋地黄的作用。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降低自律性和传导性,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房室结传导、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自律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后仍残留持久性心衰者。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钾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常用的药物有 IV 贯冲安博诺。
4.镁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动作电位0相早期复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常用药物为口服枸橼酸钾。
5.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此类药物能抑制钠离子内流达到降低动作电位平台时间,延长不应期,增加复极进程,预防折返激动,抑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常用药物有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
6.镁离子拮抗剂:该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胞膜产生持续去极化状态,使细胞易于恢复静息电位水平,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常用药物有盐酸艾司洛尔。
7.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即洋地黄类强心苷,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够提高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8.钙离子增敏剂:代表药物有伊伐布雷定,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疾病。
三、除颤与起搏器治疗
当出现心室颤动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行非同步直流电转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VF转换成AF或正常的窦性心律。当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且血液动力学障碍明显时,应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