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流高热发冷的治疗可从药物治疗、物理降温、日常护理三方面着手。
1.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一般建议在发病 48 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退热药物:当小儿体温超过 38.5℃,或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时,可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用药。
2. 物理降温:
散热:让孩子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利于散热。不要给孩子捂得过于严实,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温水擦拭:用 32℃ - 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约 10 - 15 分钟,可间隔 1 - 2 小时重复进行。
退热贴:可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起到局部降温、缓解不适的作用。
3. 日常护理:
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及时补充因发热、出汗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也可适量饮用一些鲜榨的果汁,但要注意稀释,避免糖分过高。
保证营养: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
休息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 22℃ - 24℃为宜)、湿度适中(50% - 60%)的休息环境,让孩子能够充分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体力,对抗病毒。
小儿甲流高热发冷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物理降温及日常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 39℃,且持续时间超过 3 天)、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症状明显,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