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解读:秋季便血不要掉以轻心,当心肛肠疾病“大爆发”

来源:35健康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量:3944次

日常生活中,出现便血很多人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因处暑气候原因引起的上火,有这种想法的人很是普遍。正因如此,患者常常会自己吃降火药进行治疗,症状一旦得到控制便万事大吉,一旦病情反复就再次吃药。但患者却不知,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长期便血不但可导致我们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等贫血症状,而且便血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些更为严重的疾病。

长期便血,背后的真相很可怕

临床上,长期便血多数是由痔疮引起。但患者也不能大意,因为结肠炎、直肠癌等疾病也同样会出现便血症状,特别是直肠癌,便血是其唯一的早期症状,临床上90%的直肠癌早期患者都有便血症状。

因此,长期出现便血症状,不一定就是“上火”。北京丰益肛肠医院专家李建平主任提示:患者最好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确诊。如同时还伴有:肛门发痒、腹泻、便痛、肛门或肛周疼痛、肛门有异物脱出、肛门有肿块突起、肛门坠胀、排便不净等症状就更需及时就诊检查了,以免一时大意而延误治疗时机。

寒露季节需积极预防肛肠疾病

寒露过后,身体机能趋于弱化是痔疮、肠炎等肛肠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肛肠疾病是很重要的。

预防便秘,注意饮食均衡,少食油腻辛辣,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热水。如是顽固性便秘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治疗原发病。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排1次便,每次排便不超过5分钟。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清洗肛门。

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不活动。建议经常性的做一做提肛运动,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与松弛,促进肛门部位血液循环。

最后,要有自我防御和保护意识,一旦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尽快到专业医院检查确诊,疾病治疗得早,经受的病痛就小。

李建平: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北京中西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十千百”卫生人才

简介:李建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十千百”卫生人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30年,在微创及无痛手术治疗肛肠疾病方面,可有效缩短疗程,减轻痛苦。

相关文章
  • 【概述】 扁豆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生长在生于路边、房前屋后、沟边等。
    2023-06-21
    4754
  • 【概述】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
    2023-07-16
    4217
  • 【概述】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2023-06-20
    3864
  • 【概述】 常见的肉类有猪肉、牛肉、羊肉等,都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等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0-20%之间。
    2023-07-24
    5342
  • 【概述】 方瓜是一年生草本瓜果类蔬菜,属葫芦科植物。
    2023-07-13
    3230
  • 【概述】vc即维生素C,又称为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2023-06-20
    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