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为假性近视可从近视的形成原因、症状表现以及医学检查等方面来着手。
1. 从近视形成原因判断:
假性近视并非眼球真正的器质性改变导致。通常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盯着书本、电子屏幕等,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晶状体变凸,从而导致眼睛的屈光能力发生变化,出现类似近视的表现。这种近视并非眼球前后径变长等不可逆的结构改变造成的,是一种功能性近视。例如,孩子在考试前长时间复习功课,用眼过度后突然出现看远处模糊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假性近视。而真性近视往往是由于眼球发育异常,眼轴逐渐变长等器质性改变引起的,一般是不可逆的。
2. 依据症状表现区分:
假性近视的症状有其特点。患者通常远视力不稳定,看远处物体时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尤其在连续用眼一段时间后,比如看书写字两三个小时后,远视力明显下降,但经过适当休息,如闭目养神十几分钟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后,视力又能有所恢复。相比之下,真性近视患者的远视力会持续下降,不会因为短暂休息就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近视度数可能不断加深。
3. 借助医学检查确定:
散瞳验光检查是判断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使睫状肌麻痹放松,解除其痉挛状态。如果散瞳后验光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裸眼视力提高到正常,基本可以判断为假性近视。这是因为散瞳药物让睫状肌恢复正常状态,解除了因过度紧张造成的晶状体变凸,从而使视力恢复。而散瞳后近视度数变化不大,则大概率是真性近视。另外,眼轴测量也有助于辅助判断,假性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一般在正常范围内,真性近视患者眼轴往往超过正常标准。
判断是否为假性近视需要综合考虑形成原因、症状表现以及医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孩子有近视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准确判断近视类型,采取合适的措施。切不可自行随意配镜,以免影响孩子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