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的判断与眼睛的多种状态相关,可从用眼时长、症状表现、散瞳验光结果、视力波动情况方面来辨别。
1. 用眼时长:
近期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每天连续看电子屏幕、看书学习超过 6 小时甚至更久。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容易引发假性近视。例如学生在考试前集中复习阶段,长时间埋头看书做题,用眼时间大幅增加,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 症状表现:
出现看远处物体有些模糊,但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的症状。比如在看黑板上的字时感觉模糊,而看课本上的字则比较清楚。同时,眼睛可能伴有干涩、酸胀、疼痛等疲劳感。因为睫状肌持续紧张,导致眼内肌肉疲劳,从而引发这些不适症状。
3. 散瞳验光结果:
散瞳验光是判断假性近视的重要方法。使用散瞳药物后,睫状肌松弛,这时如果验光结果显示没有近视度数或者近视度数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一般超过 50 度),则提示可能是假性近视。这是因为散瞳使原本紧张的睫状肌放松,消除了因睫状肌紧张造成的调节性近视。例如散瞳前验光显示近视 100 度,散瞳后验光近视度数消失或降低到 50 度以下,就很可能是假性近视。
4. 视力波动情况:
假性近视的视力具有不稳定性,波动较为明显。比如有时候看远处物体相对清楚一些,而在连续用眼一段时间后,看远处又变得模糊。这是因为眼睛的调节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用眼情况的变化,视力也会出现相应波动。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后,视力可能又会有所恢复。
判断是否为假性近视需要综合用眼时长、症状表现、散瞳验光结果以及视力波动情况等多方面来考量。如果怀疑是假性近视,应及时调整用眼习惯,让眼睛充分休息。若视力问题持续存在或有加重趋势,需及时就医检查,采取合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