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真性近视是多少度的判定科普可从度数界定、区分方法、检查诊断来着手。
1. 度数界定:
一般来说,真性近视度数在 50 度及以上。当眼睛经过散瞳验光后,仍存在近视度数,就可判定为真性近视。50 度虽然度数相对较低,但已经表明眼睛的屈光状态发生了改变,眼轴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种增长通常是不可逆的。不过,不同年龄段对于真性近视的判断标准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调节能力较强,可能需要更严谨的判断。
2. 区分方法:
要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可以采用散瞳验光的方法。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的睫状肌过度紧张、痉挛,导致晶状体变凸,从而引起的近视现象,经过散瞳后,睫状肌放松,近视度数会消失。而真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度数依然存在。另外,观察症状也能做初步区分,假性近视一般在长时间用眼后出现视力下降,休息后视力可有所恢复;真性近视一旦形成,视力下降较为稳定,休息后也难以恢复到正常视力。
3. 检查诊断:
专业的眼科检查对于准确判断真性近视度数至关重要。除了散瞳验光外,还包括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测定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了解视力状况。眼压检查也不可或缺,过高的眼压可能会对视神经造成损害,影响视力,同时也可能与近视的发展存在一定关联。眼轴测量能够直接反映眼球的长度变化,眼轴增长是真性近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结构是否正常,对于判断近视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引发了眼底病变有重要意义。
判定近视眼是否为真性近视以及准确了解近视度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专业检查。如果发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到正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诊断。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若近视度数增长过快或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痛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防控方案,切勿自行采取不科学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