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孕检时间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从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等不同阶段来把握。
1. 孕前:
建议夫妻双方在计划怀孕前 3 - 6 个月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这个时间段进行检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女性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妇科检查、B 超等,有助于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排查可能存在的疾病,如贫血、妇科炎症等。男性则一般进行精液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查看精子质量和生殖系统健康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处理,能为孕育健康宝宝创造良好条件。
2. 孕早期:
在怀孕 6 - 8 周左右,建议进行第一次正式产检。这个时期通过 B 超检查,可以确认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的风险,同时还能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查看是否有胎芽、胎心等。此外,还会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如测量血压、体重、血常规、血型等,为后续产检建立基础数据。在怀孕 11 - 13⁺⁶周,需要进行 NT 检查,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用于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等。这是孕早期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
3. 孕中期:
怀孕 15 - 20⁺⁶周,一般会进行唐氏筛查。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来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的危险系数。怀孕 20 - 24 周左右,要进行大排畸检查,也就是系统超声检查。此时胎儿的结构已经基本发育完善,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详细观察胎儿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如头部、面部、心脏、四肢等,排查是否存在重大结构畸形。怀孕 24 - 28 周,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对保障母婴健康十分关键。
4. 孕晚期:
怀孕 28 - 36 周,建议每两周进行一次产检。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常规的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怀孕 36 周后,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产检。除了常规检查外,还会增加 B 超检查,了解胎儿的胎位、羊水、胎盘等情况,评估胎儿是否适合顺产,为分娩做好准备。
不同阶段的孕检都有着各自重要的意义,按时进行各项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孕期母婴的健康安全。孕妇务必按照医生的建议,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检查,切不可遗漏重要的孕检项目。如果因特殊情况错过某些检查时间,也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