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近视会变成真近视主要与用眼习惯、眼轴变化、调节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1. 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原因。比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像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长时间上网课等,眼睛一直处于紧张聚焦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另外,阅读时环境光线不合适,过强或过暗,以及读写姿势不正确,如趴在桌上看书、躺着玩手机等,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这些不良用眼习惯持续刺激眼睛,使得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无法放松,久而久之,就容易促使假近视向真近视转变。
2. 眼轴变化:
眼轴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都在不断生长变化,眼球也不例外。如果在这个时期,眼睛长期承受较大压力,眼轴就会逐渐变长。一旦眼轴变长,就很难再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种物理性的改变会使眼睛从单纯的调节性近视(假近视)发展为轴性近视(真近视)。例如一些孩子在学业压力下,长时间用眼学习,眼轴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从而导致近视程度加深并最终发展成真近视。
3. 调节功能异常:
眼睛的调节功能出现问题也会推动这一转变。假近视阶段,眼睛的调节功能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但还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然而,如果这种过度紧张的调节状态持续存在,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逐渐衰退。当调节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时,就难以对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准确聚焦,进而促使近视进一步发展,假近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真近视。
假近视发展成真近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一旦发现视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避免假近视发展成真近视。如果已经发展成真近视,也应积极应对,合理矫正视力,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