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近视两三年是否为真近视,可从了解近视成因、辨别症状表现、借助医学检查来着手。
1. 了解近视成因:
真性近视往往是由于长期的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像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距离过近等,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晶状体变凸,从而导致屈光能力改变,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就形成了近视。另外,遗传因素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高度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而假性近视多是由于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出现痉挛,晶状体变凸,从而出现近视的表现,但眼球的前后径并没有真正变长。一般在适当休息、放松睫状肌后,视力可有所恢复。
2. 辨别症状表现:
真性近视的症状相对较为固定,看远处物体时会明显模糊不清,比如看黑板上的字、远处的风景等都感觉模糊,并且这种模糊状态不会在短期内自行改善。而假性近视的症状相对不稳定,在长时间用眼后,近视症状会加重,比如长时间看书、玩手机后看远处更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如闭目养神、远眺后,视力会有所好转,看远处又会相对清晰一些。
3. 借助医学检查:
最常用的方法是散瞳验光。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使睫状肌充分麻痹,去除调节作用后进行验光。如果散瞳后验光度数与散瞳前相比明显降低甚至恢复正常,那很可能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后验光度数基本没有变化,那大概率是真性近视。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眼轴长度来辅助判断。真性近视通常伴随着眼轴的延长,一般眼轴每延长 1mm,近视度数大约增加 300 度左右。如果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且与近视度数相符,也提示为真性近视。
判断近视两三年是否为真近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成因、症状、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如果对孩子的视力情况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详细检查,以便准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若确定为真性近视,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如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等;若是假性近视,则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促进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