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正确认知与防控可从了解定义、日常用眼习惯、定期检查、合适的矫正方式和特殊情况处理来着手。
1. 了解定义:
近视并非单纯以两只眼睛都近视来判定。只要一只眼睛的视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就可被诊断为近视。近视度数的测量是判断近视程度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度数范围对应着不同程度的近视情况,比如低度近视(300度及以下)、中度近视(301 - 600度)和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
2. 日常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约33厘米,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拳距离,手指与笔尖保持一寸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连续看书写字40分钟左右,应休息10 - 15分钟,可向远处眺望或闭目养神。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控制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时长,屏幕亮度应与环境光线相适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阳光可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预防近视发生发展。
3.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成年人每年检查一次。通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视力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除了视力检查,还应进行眼部其他相关检查,如验光、眼压测量、眼轴长度测量等,全面了解眼睛健康状况,为预防和治疗近视提供准确依据。
4. 合适的矫正方式:
如果被诊断为近视,需根据近视度数、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矫正方式。对于轻度近视且用眼需求不高人群,可在需要时佩戴框架眼镜;对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可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发展;成年人还可选择近视手术矫正近视,但手术有一定适应症和禁忌症,需经详细术前检查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手术。佩戴眼镜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镜,确保眼镜度数准确,佩戴舒适。
5.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一只眼睛近视,另一只眼睛视力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可能导致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如视疲劳、立体视觉障碍等。对于屈光参差患者,更要注意用眼卫生,合理用眼。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痛、眼红等异常情况,无论单眼还是双眼,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眼部检查,排查眼部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近视防控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重视并长期坚持。如果出现视力问题或对近视情况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眼科医生,获取科学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