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35健康网 >  中西药  >  巯嘌呤的作用机制与成分

巯嘌呤的作用机制与成分

日期:2024-11-21 访问量:4254

巯嘌呤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它的化学名称是6-嘌呤硫醇-水合物。这种药物能够模仿人体内的另一种物质——次黄嘌呤,从而影响到一种叫做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酶的工作方式。在被身体吸收之后,它会转化为一种名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形式才能发挥效果。这个转化过程中,巯嘌呤可以阻断某些关键步骤,比如阻碍PRPP转变为PRA的过程以及减少一些重要的核酸如dATP和dGTP的生产。该药主要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巯嘌呤的用法用量如下:对于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是每日6mg-6.5mg/kg,分为两次口服,每十天作为一个疗程,并且每个疗程之间间隔三到四周。而对于白血病,初始剂量建议为每日2.5mg/kg或者80-100mg/m²,可以一次服用也可以分成几次服用,在用药后的两周内可能会看到疗效显现,若四周期间未见到明显改善,则需谨慎增加剂量至每日5mg/kg进行继续治疗;维持阶段则推荐每日1.5mg-2.5mg/kg或者50mg-100mg/m²,同样可以选择一天一次或是多次服用。请严格按照医师指导使用本产品。

巯嘌呤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脏损害引起胆汁淤积并可能引发黄疸、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炎症以及腹泻等现象,尤其是在给药剂量较大的情况下更为常见;此外还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情况,特别是在白血病早期治疗中较为显著,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另外少数病例还会经历罕见的间质性肺炎及其伴随而来的肺部纤维化情况。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上述提到的任何一种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向您的主治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