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35健康网 >  中西药  >  注射用硫普罗宁的作用机制与成分

注射用硫普罗宁的作用机制与成分

日期:2024-11-12 访问量:3358

注射用硫普罗宁是一种含有活性成分硫普罗宁的药物,其分子量约为163.19。它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包括在实验条件下能够减轻由TAA和CCl4导致的小鼠肝脏损害程度,具体表现为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以及阻止慢性肝损伤过程中甘油三酯的积累。此外,还观察到它可以提高肝糖原含量并防止血液中总胆固醇上升。该药主要用于改善各种类型的急性和慢性的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适用于治疗因饮酒过量或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发的非病毒性肝病如脂肪肝等病症;同时可用于缓解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并能帮助恢复由于这些治疗方法而导致下降的周围血象指标;另外,在眼科领域也有应用价值,比如对于老年人初期发生的白内障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

注射用硫普罗宁的推荐剂量是一次2支,每日一次,连续用药四周。每次给药时应将一支注射用硫普罗宁(即100毫克/支)在无菌条件下加入到包装盒内的专用溶剂——5%的碳酸氢钠溶液(pH值应在7.5-8.5之间)2毫升中进行稀释后,进一步稀释于5%-10%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250-500毫升,并采用常规方式静脉滴注。请严格按照医师指导服用本品。

注射用硫普罗宁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及面部潮红;以及胃肠道不适症状,例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及腹泻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味觉改变。若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遇到上述提及或其他未列出的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联系专业医护人员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