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35健康网 >  中西药  >  呋喃妥因肠溶片的作用机制与成份

呋喃妥因肠溶片的作用机制与成份

日期:2024-12-08 访问量:4574

呋喃妥因肠溶片是一种抗菌药物,主要成分为呋喃妥因。它通过干扰细菌体内的氧化还原酶系统来阻止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发挥抗菌效果。这种药物在酸性的尿液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该药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以及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引起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并可用于尿路感染的预防。

呋喃妥因肠溶片的用法用量如下:成人每次50-100毫克(一片),每天3-4次。对于单纯性的下尿路感染可以使用较低剂量。一岁以上的小孩每公斤体重每天给予5到7毫克,分成四次服用。疗程通常不少于一周,并且在尿液培养结果变为阴性之后继续用药三天。请严格按照医师指导进行用药。

呋喃妥因肠溶片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皮肤过敏如皮疹、药物热、白细胞计数下降、肝脏炎症等问题也可能发生,在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人群中可能会引发溶血性贫血;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甚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已有肾脏疾病或者长时间服用此药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这些问题;另外,少数情况下还会表现为类似肺炎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胸痛等,这些情况一般会在停止给药后自行缓解,但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用类固醇来控制症状;长期连续使用六个月以上时,则有可能诱发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的情况,此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寻求相应的治疗方法。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上述提及的任一类不良反应,请即刻联系您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取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