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判断与干预可从区分真假近视、日常用眼习惯、医学干预多方面着手。
1. 区分真假近视:
要判断是否为真近视,需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散瞳后,如果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那大概率是假性近视,它通常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眼肌紧张、晶状体变凸引起的,是一种可逆的状态;若散瞳后近视度数变化不大,则为真性近视。了解真假近视的区别,能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准确方向。
2. 日常用眼习惯: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在 33 厘米左右,身体坐正,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控制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 30 - 40 分钟,应休息 10 - 15 分钟,可以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放松眼肌,预防近视发展。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使用时要注意调节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3. 医学干预:
对于真性近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学干预。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如佩戴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安全的矫正方式;也有部分人群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对于年满 18 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的人群,还可考虑近视手术来矫正视力。但任何医学干预手段都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视力,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近视的防控需要综合区分真假近视、改善用眼习惯和必要的医学干预等多方面措施。定期检查视力,关注视力变化。若视力下降明显或出现眼睛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导致近视度数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