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遗传因素可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 连锁隐性遗传三方面来了解。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父母一方患有高度近视(一般近视度数大于 600 度),且其近视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的,那么子女遗传到该致病基因的概率较高。只要从父母一方继承了这个显性致病基因,就可能表现出近视症状。这种遗传方式下,家族中近视患者往往呈现连续传递的特点,即代代都有近视患者出现。例如,若父亲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高度近视,其子女有 50%的概率携带该致病基因并发展为近视;若父母双方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高度近视患者,子女几乎肯定会遗传到近视基因并发病 。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当父母双方都携带隐性近视致病基因,但他们自身并不一定表现为近视,因为只有当个体继承了来自父母双方的隐性致病基因时,才会发病。所以在这种遗传方式下,家族中的近视患者分布可能相对分散,并非代代都有明显的患者。比如,父母双方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有 25%的概率同时获得两个隐性致病基因从而患上近视,有 50%的概率成为像父母一样的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还有 25%的概率不携带致病基因。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包括近视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
3. X 连锁隐性遗传:
这种遗传方式与性别密切相关,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所以如果男性继承了带有致病基因的 X 染色体,就会发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只有当两条 X 染色体都携带致病基因时才会发病,若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女性通常为携带者,不表现出症状。例如,若母亲是 X 连锁隐性遗传近视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视力正常,他们所生儿子有 50%的概率患近视,女儿有 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若父亲是患者,母亲正常,儿子都正常,女儿都为携带者。
近视的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 连锁隐性遗传等多种方式可能同时在一个家族中起作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如果家族中有近视的遗传倾向,应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一旦发现视力异常,需及时就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近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