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保护可从合理用眼、饮食调节、适当运动、定期检查等方面来着手。
1. 合理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用眼 30 - 40 分钟,应休息 10 - 15 分钟,可以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 33 厘米,身体与桌子保持一拳距离,手指与笔尖距离约 3 厘米。同时,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使用合适的台灯,提供均匀、柔和的光线。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如果不可避免使用,可佩戴防蓝光眼镜。
2. 饮食调节: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蓝莓等,维生素 A 有助于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豆类等,为眼睛提供营养支持。适量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南瓜等,叶黄素对视网膜黄斑区域有重要保护作用。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食品,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眼球壁的弹性,加重近视发展。
3. 适当运动:
进行户外运动,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运动过程中,眼睛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不断调节,有助于锻炼眼肌,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每周至少进行 3 - 5 次户外运动,每次 1 - 2 小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眼部运动,如眼球转动、眨眼、热敷等。眼球转动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眼球,各转动 10 - 15 圈,有助于放松眼肌;眨眼能保持眼表湿润;热敷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眼睛上,每次 15 - 20 分钟。
4.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视力。及时了解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定期检查眼压、眼底等眼部结构,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以便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近视的保护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合理用眼、饮食调节、适当运动以及定期检查相互配合非常关键。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或出现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防止延误病情引发更严重的眼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