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5健康~
包新杰
包新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 脑外科
总访问量:0
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学会任职: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荣誉称号: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十佳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新星”。>获奖:成果“垂体腺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规范化诊治推广应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机理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成果奖二等奖。>主持研究课题:做为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另外,主持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医科院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文章和专利:目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外SCI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6项。擅长治疗: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脊髓脊柱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1、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等鞍区疾病(手术例数1000例以上);2、脑膜瘤及神经鞘瘤等颅底肿瘤(鞍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岩斜区、桥小脑角、枕骨大孔区)(手术例数200例以上);3、脊髓脊柱疾病,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髓内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等(手术例数200例以上);4、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例数100例以上)。
擅长

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脊髓脊柱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1、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等鞍区疾病;2、脑膜瘤及神经鞘瘤等颅底肿瘤(鞍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岩斜区、桥小脑角、枕骨大孔区);3、脊髓脊柱疾病,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髓内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等(手术例数200例以上);4、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微血管减压手术。

出诊时间/挂号费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夜间